欢迎访问中国民主同盟雅安市委员会网站!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
今天是: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盟史资料 >> 正文

民盟荥经民生小学

 【发布日期:2021-11-17】 【字号: 】 【关闭此页

作者简介:吴家声,民盟盟员,原荥经县六合小学教师。朱仰东(1925--2019),民盟雨城区委原组织部长、离休干部。

 

1949年初,盟员赵锡鸾、朱仰东、吴家声、孙华榕四人在荥经建立了盟小组,以赵锡鸾为组长。夏季,成立中国民主同盟西康省支部(省委员会)筹委会。为适应当时形势发展的需要,省筹委会指示盟小组建立一所私立学校。

    盟小组积极开展建校工作,成立了“私立民生小学筹备委员会”,以赵锡鸾任主任筹备委员,孙华榕、吴家声、朱仰东为筹委,进行草拟章程、立案、经费筹集、宣传联络等项工作。

    关于校名的确定,先是“大众生活学校”,经反复讨论最后定为“民生小学”。这样既不刺目,也表现人民为了争生存的意愿,同时也体现了有了民盟组织,这所私立学校才能在荥经诞生。拟定办学宗旨是:“广开教育之门,来者不拒,不来者送上门去。”由赵锡鸾、孙光西(当时未入盟)成文章荥经县政府办理立案,划拨校舍场地、筹集资金,孙华榕、吴家声、朱仰东负责修缮校舍,筹办设备以及宣传联络工作。

    1949年6月,荥经县政府批准“私立民生小学”立案,同时将城东魁星阁全部、中和阁一部分划归民生小学作校舍,并将原东方公园操场及操场四周大片空地一并划归民生小学使用。筹备会决定,除保留操场外,将大片空地租给农民耕种,预收租金,由盟员刘芝和接洽办理,为民小筹得大米近三石。又争得县政府划拨碾磨捐项下两石大米,从点滴中弥补资金不足。孙华榕同志向县中校借课桌二十五套,吴家声同志向城东中心校借能修理使用的课桌二十套,吴应刚(接近盟组织的木工)为我们新制了便宜于市价30%的课桌二十套。

    民生小学开学后,盟小组改为“民盟民生小学支部”,指定吴家声同志任支部书记。筹建工作结束后,盟组织指示支部以朱世正、陈志霄两人作民生小学董事会正、副董事长。任康执(地下党员)就在这时转入民小支部工作的。盟组织议定孙华榕任校长,吴家声任教务主任,赵锡鸾任总务主任,朱仰东任生活指导,并组成民生小学校务委员会。

9月1日民生小学开学了。招收一至五年级各一个班,五个班开始时有百余名学生(以后增加到二百多名)。一至四年级开设语文、算术、团体活动(体育、音乐、图画、戏剧、舞蹈——集体舞和秧歌舞)等科;五年级开设国文、算术、新民主主义论、历史、地理、团体活动(内容同前)等科。

    国文选用陶行知先生编著的教材。内容有:“我是中国人,你是中国人,他是中国人,我们都是中国人,我们都要爱中国。”“干!干!干!自己的事自己干,公众的事大家干。要吃饭得流汗,靠人靠天靠祖上,不算是好汉。”“青菜汤,豆腐汤,青菜豆腐汤,吃了有营养。”“少爷小姐跑下乡,认不得稗子认不得秧,拿着黄秧当稗子,拿着稗子当黄秧”等等。

历史选用吴晗同志编著的《中国史话》。

音乐舞蹈唱歌内容:选用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、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、《你是灯塔》、《山那边好地方》……等革命歌曲。教秧歌舞、高跷舞。高跷,小学生最喜爱,学校请木工专门做了适合儿童不同年龄的三种高矮尺寸不同的类型。老师用的是既高又牢的一类。师生中绝大部分都能高跷舞。

    学生的课本,五年级油印印发;三、四年级,有油印本,有手抄本;一、二年级全是手抄本。老师每天都精心为学生抄写,就是任康执同志也常在油灯下为学生抄课文。课文是一篇篇抄、印给学生的,教课前分发给孩子们。

    每天授课时间安排:早上七时半至九时,一节朗读或体育锻炼或歌舞,一节课堂教学(吃早饭)。中午三节:两节课堂教学,一节课外活动(吃午饭)。下午两节课,包括一节团体活动(放晚学)。下午时间多采用课外辅导,全校教师分别参加辅导,还在学友会青年中聘请十多名校外辅导员,这些辅导老师每天下午带着学生去唱歌,去跳舞,去踩高跷,也有演剧的,讲演的,朗颂诗歌的,做游戏的,全校一片欢腾,天黑了师生尚不愿离去。

    教师多数是党员、盟员,聘用一部分进步青年。凡外地转移来荥经没有安排工作的同志,多数都首先安排到民生小学作教师。这部分同志流动性大,可来可去。教师全是义务职,不支薪。本地同志在自己家里食宿,外地同志由接待站安排食宿,在民生小学任教作掩护。

    民生小学校歌,是选用陶行知先生写的词:“割茅草,搬石块,自己的学校自己开,我们互相教导,互相亲爱,读书不做读书呆。想想从前,抓住现在,创造将来。”由盟员饶用唐同志选用《解放区好地方》的曲子谱成。这首校歌不只每天响彻在民生小学校园里,还响彻在荥经的街头巷尾。

    9月底以校长为中心的校务委员会扩大组织,吸收了学校各项工作的负责老师,在学生中选了三名代表参加校务委员会,定期研究学校工作。

    10月前,民小支部先后吸收并经盟省筹委批准肖锦、朱勖陶、谭昌熙、程光榕、刘洪钧等五位同志入盟,编入民小支部,这时支部共有盟员十二人。

    支部在任康执指导下,先后在小溪口由孙华榕、吴家声后来又包锡鸿负责,官田坝由朱仰东、朱勖陶、刘洪钧负责,大田坝由肖锦、朱淑恒负责发展的三个“农互会”,每个点都有几十名农互会员。任康执指出让学校与社会革命活动结合起来,支部就此向盟省筹委汇报,受到赵锡骅、杨汇川的鼓励与支持。同时指示民小支部在民生小学建立儿童团、妇女班,把妇女、儿童工作抓起来。

    民小开学不久就推行了“小先生制”。先在五年级试行,后推及到三、四年级。把居住相近的三、五名学生组织起来,每天回家,把学校教的教爸爸、妈妈、弟弟、妹妹认写,教弟妹唱歌辅导老师轮流上门亲自辅导。

    吴国治、范炬明两同志来民生小学后,把学校老师、辅导员组成歌咏队,由他们每天早晚教唱革命歌曲不久,学友会会员,县中校学生都学唱,歌咏队很快发展到几十人。队员把学到的歌曲传播到学友会、县中校,一时之间,革命歌声处处可闻。吴、范两同志还负责组建民生小学儿童团工作。原定名为“少先队”,因县中校学生在童梓平的组织下已建立少先队,为使小学生与之有别,民生小学定名为“儿童团”。儿童团成立,盟省筹委派童梓平亲自抓。由于领导加强,使县中校少先队与儿童团衔接合作,又显示了民生小学儿童团的特点。

    儿童团利用民生小学小先生制和歌咏队的长处,展开活动。把团员编成小队,由老师率领辅导,分头到小溪口、官田坝、大田坝、汉村坝等农互会据点,为农互会员演唱革命歌曲、跳秧歌舞,学着大人讲革命道理,还背着小黑板教农互会员识字。送文化下乡,在当时荥经是很新鲜的事,尤其是娃娃们天真的唱跳,新颖的内容,每句歌词无不打动农民群众的心。每到一处,农互会员又迎又送,烧茶送水。孩子们受到大人对他们的爱护、尊重,工作热情更加高涨,从此民生小学和农村据点的革命工作,紧紧地连接起来了。

    盟组织分配赵锡琮负责妇女工作,并担任接待站工作,本已很忙支部分析她有地点,接待站常住有女同志,有人力,分配她以校务委员兼任“民生小学附设妇女班”班主任。妇女班发动了中、青年妇女二十余人参加,每天除学点文化识字外,主要讲通俗的“新民主主义论讲话”,曾紫霞同志任这门功课的教师。妇女班曾利用旧妇女会名义,召开了一次妇女大会,到会四、五十人,宣传妇女自求解放,争取平等,和当时县妇女会长进行斗争。

11月中旬,支部决定在民生小学成立“民生通讯社”,由朱仰东任社长。发油印四开小报,刊登摘录的《新民主主义论》、《共同纲领》、老区《土改法》,转载西方日报光明旬刊的文章和“荥经动态”等,同时负责盟组织的通讯报道。民生通讯社和学友会、盟友会、农互会联系举办“时事讲座”,请彭迪先同志在民生小学(魁星阁)、川王宫等处开了三次讲座,参加听讲的在二千人次以上。现在,那些听过彭迪先讲演的人,还能清楚地讲出当年情景。

11月,吴家声、任康执两同志去北区组训武装,民小支部工作由孙华榕、朱仰东两同志主持,民小教务主任交谭昌熙代理。这时盟省筹委把从雅安回荥经的黄凤、张卿两同志编入民小支部,民小支部至此有盟员14人。

12月9日西康省宣布起义,盟省筹委决定在荥经县城召开庆祝大会。民生小学老师、学生连夜准备,下乡工作同志全部回到县城,由盟省筹委统一安排组织庆祝会工作12月13日民小支部全体盟员,民生小学全体师生参加了庆祝大会,并负责游行时散发宣传品。游行开始,民小分成秧歌队、高跷队、歌唱队,紧跟在“流动剧团”高跷剧组后面游行庆祝,热烈欢呼革命的胜利。

1950年元月中,民生小学结束全期课程。为了感谢全体老师义务执教一期,学校准备了便餐开感谢会。全体同学向老师献歌、献舞、献词,亲切慰问、感谢!老师和同学进行联欢,直至深夜才结束。课程结束了,儿童团活动不但没有结束,而是抓紧假期加强。童梓平和全体团员一起研究讨论,制定了活动计划。童梓平把少先队、儿童团合并起来,统一领导。选举了刘光弟(县中)、姜蜀菲(民小)为队长,组成了少年儿童宣传队。歌咏舞蹈队、高跷话剧队、墙报组,配合老师和学友会会员上街宣传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,用金钱板宣传《共同纲领》,站在高凳上向群众宣讲,墙报每期都张贴在江西馆门外墙上。

2月9日解放军到荥经,民生小学组织全体师生前往小溪口迎接解放军。同学们踩着高跷,唱着革命歌曲,跳着秧歌舞,高呼着口号迎接解放军入城。

住荥经的五五三团,有一个文工队,为解放军和群众演出时邀请民生小学参加演出,还特别组织同民生小学联欢。

荥经县人民政府成立后,民小支部盟员以及民生小学老师都参加了学习和工作,把民生小学交给了县人民政府,民生小学才算最后结束。在民生小学工作过的老师,现在有的作古了,有的离休、退休,有的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上,都已两鬓银霜。在民生小学读过书的学生,现在都在各条战线上工作。民生小学从成立到结束虽然时间很短暂,在那里读过书的学生,仅有二百多人,我们现在只要去接近那些无论是当年的老师还是同学,也或是知道民生小学的群众,就会发现,在这些人的心灵深处,这段美好的回忆是不会泯灭的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原载《雅安文史资料汇集》)